在锻造车轮锻件时,选择合适的淬火介质需综合考虑材料特性、工艺要求及性能目标。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:
·
碳钢/低合金钢(如45钢、40Cr):
通常选择冷却能力适中的介质,如水或聚合物溶液(如PAG),避免开裂的同时保证硬度。
·
·
高合金钢/工具钢:
需较慢冷却,采用油(如快速淬火油)或分级淬火(盐浴)以减少变形和开裂风险。
·
·
铝合金/钛合金:
多用热水或空气冷却,避免过激冷却导致应力集中。
·
·
高硬度需求:
水或盐水(冷却速度快),但需严格控制水温(通常20-40℃)以防开裂。
·
·
平衡硬度与韧性:
聚合物淬火液(如PAG),可通过浓度调整冷却速度(5%-20%常用)。
·
·
最小变形要求:
油淬(如ISO VG32-68淬火油)或盐浴(适用于精密件)。
·
介质类型 | 冷却速度(由快到慢) | 适用场景 | 注意事项 |
盐水/碱水 | 极快 | 简单碳钢,大截面件 | 易开裂,需后续回火 |
清水 | 快 | 低合金钢,厚壁车轮 | 控制水温,避免蒸汽膜 |
PAG溶液 | 可调(中-快) | 多数合金钢,兼顾硬度和变形 | 定期监测浓度和pH值 |
淬火油 | 中-慢 | 高合金钢、精密件 | 防火,保持油温(40-80℃) |
盐浴/热油 | 慢 | 工具钢、高精度件 | 需严格控温,成本较高 |
·
预冷处理:
锻件淬火前空冷至Ar3以下,减少热应力。
·
·
搅拌/喷淋:
增强介质流动性,避免冷却不均(尤其大型车轮)。
·
·
回火及时性:
淬火后立即回火(尤其水/盐水淬火),消除残余应力。
·
·
成本考量:
水最经济,但可能增加废品率;聚合物液维护成本高但综合效益好。
·
·
环保要求:
避免含毒介质(如某些盐浴),优先选择可生物降解的淬火油或PAG。
·
·
碳钢车轮(Φ500mm):
10% PAG溶液(20℃)+ 搅拌,硬度HRC50-55,变形可控。
·
·
合金钢(34CrMo4)车轮:
快速淬火油(60℃),分级淬火,硬度HRC45-50,低开裂风险。
·
通过系统分析材料、工艺及成本,可优化淬火介质选择,确保行车轮锻件的综合性能与生产效益。